全国
院校查询--教育路上

栏目导航

首页 > 湖北本科院校 >武汉本科院校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
完善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

湖北省 武汉市

本科院校教委公办

办学成就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

提供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怎么样,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录取分数线,招生电话,招生简章,学费收费,是几本,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地址,简介,好专业,教务处电话等相关信息!隶属部门:教委,学校类型:本科院校,所在省市:湖北省 武汉市 ,学校地址:, ,如果需要咨询电话等其他信息敬请留意下方内容。

隶属部门:
教委
学校类型:
本科院校
所在省市:
湖北省 武汉市
详细地址: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荣誉,办学成就,获奖

提供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怎么样,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录取分数线,招生电话,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地址,招生简章,学费收费,是几本,简介,好专业,教务处电话等相关信息!隶属部门:教委,学校类型:本科院校,所在省市:湖北省 武汉市 ,学校地址:,如果需要咨询电话等其他信息敬请留意下方内容。

  

研究生指导教师简介:博士生指导教师(排名部分先后)

李绍华    男, 1989年获法国Languedoc科技大学博士学位,1991年回国任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1992年任北京农业大学果树系副主任,1994年晋升为北京农业大学教授,1995年为北京农业大学博士生指导导师,19965月至20031月任中国农业大学教务处处长()2003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果树生理与遗传创规律”新研究组首席研究员。200711月调至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任园常务副主任。主要从事果树生理及与遗传规律的研究,主要研究领域有:果树库源关系的调控机制、果树水分生理与节水栽培、果树花芽分化生理及调控、果树营养与生长发育、果实品质及其调控、果实品质遗传规律、果树种质资源保育及其利用、果树生物技术等。目前主持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及其它省部级研究项目多项。1988年以来,发表论文190余篇 (其中SCI源杂志论文40余篇)

电话号码:027-87510509         电子邮件:shhli@wbgcas。cn

 

张全发  男,博士,武汉植物园大型工程生态安全领域首席研究员,硕士、博士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生物系,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获植物学专业硕士学位, 1998年于美国密执根理工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获得林学博士学位。2004 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现任武汉植物园副主任。主要从事流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遥感/GIS应用等领域的研究工作。现承担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等多个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文章15篇。

电话号码:027 87510702      电子邮件:qzhang@wbgcas。cn

 

黄宏文  男,博士,研究员,武汉植物园保育遗传学学科组学科组长。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植物遗传种质资源研究和新品种选育;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保育遗传学及遗传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先后主持或参加过国内外重要科研项目10余项;近年研究的重点为中国特有植物类群及濒危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格局、居群基因流动态、植物濒危机理及保育策略,以及园艺作物的遗传育种;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国家及省部级奖4项。

电话号码:87510232         电子邮件:huanghw@mail。scbg。cn

 

李建强  男,博士,武汉植物园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学科首席研究员,硕士、博士生导师。1990年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分类与系统演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中心主任,系统与进化植物学研究组研究员,植物标本馆馆长,植物分类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武汉植物学研究编辑委员会副主编。“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Plant Taxonomy”和“The American Society of Plant Taxonomists”等国际学术组织会员。承担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973项目、中国科学院方向性项目等国家级项目5项。主持完成了猕猴桃属的系统学研究,水杉的遗传多样性和保护策略以及濒危物种中华水韭、巴东木莲和小勾儿茶的细胞遗传学研究等科研项目。此外,还承担了中国植物志英文版猕猴桃科、蝶形花科猪屎豆属,云南植物志蝶形花科和湖北植物志蕨类植物门的编撰工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有30多篇研究论文分别发表在国际(Systematic BotanyMolecular EcologyGenetica,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American Fern Journal)和国内(植物分类学报,云南植物研究,生物多样性)重要期刊上。

电话号码:87510330     电子邮件:jianqiangl@hotmail。com

 

李伟  男,博士,武汉植物园内陆水环境保护与治理领域首席研究员,硕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998年度),主要从事水生植物生物学、湿地生态学、植物多样性保护与评价、水环境质量改善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承担与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973项目、863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中欧国际合作项目等各类科研课题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论著)8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4项。曾获1996年度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1999年获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被评为第五届“中国科学院优秀青年”。

电话号码:87510140   电子邮件:liwei@rose。whiob。ac。cn/lapb@public。wh。hb。cn

 

丁建清  男,博士,武汉植物园入侵植物生物学学科首席研究员,硕士、博士生导师。2006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入侵生态学“百人计划”。近年来在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及其治理研究方面主持过近20项国内外科研项目,获得过两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国内外已发表论文5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外来植物入侵的生态、遗传和进化机理,生物入侵的生态后效,外来入侵植物与昆虫的互作关系,外来入侵植物的生物及综合治理等。实验室网站:www。bioinvasion。net

电话号码:027 87510970   电子邮件:dingjianqing at yahoo。com

 

王瑛  女,博士,武汉植物园比较功能基因组学学科首席研究员,硕士、博士生导师。2002年于美国Clemson (克莱姆森)大学获植物遗传学博士学位。2004 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主要从事植物分子遗传学和比较基因组学领域的研究。其主要研究成果为:首次研究常绿桃突变体的生理学特性,定位并克隆常绿基因;在桃等林果经济作物的分子遗传标记、BAC文库构建、遗传和物理图谱构建方面的研究,促进了相关物种的分子标记的开发和分子育种;在茄科的比较基因组和基因组进化的研究进展受到国际关注;构建番茄精细物理图谱并跟遗传图谱整合,为番茄的全基因组测序奠定了基础。回国后启动了药用植物淫羊藿和枸杞的典型案例研究,以探讨“道地”药材的理论基础,探索资源植物从资源收集到研究利用的模式研究体系;并深入研究不同物种中同源基因的功能进化,以探索将模式植物的生物信息应用到经济植物中的最佳途径。目前承担并参与淫羊霍和枸杞的分子遗传和基因组研究、番茄的全基因组测序和茄科植物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等国家级项目四项、省部级四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实验室网站:www。genomics。wbgcas。cn

电话号码:027-87510675   电子邮件:yingwang@wbgcas。cn

 

王艇  男,博士,武汉植物园种群遗传学学科组首席研究员,硕士、博士生导师。1989年获中山大学学士学位,同年在中山大学攻读硕士学位,获得提前攻博资格并于 1994年获博士学位;1998-2001年间在瑞典隆德大学(Lund University) Lars Olof Bjorn教授(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的指导下从事植物学专业研究(博士后工作)2002-2004在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Glasgow University)生物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所从事植物分子生物学专业研究;2005年度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其研究领域为:运用DNA测序并结合分子标记技术,将基因谱系(Gene genealogy)、溯祖理论(Coalescence theory)及复合种群(Metapopulation)等理论和分析方法整合、应用于研究植物的种群遗传结构和系统发育地理。已发表代表性论文18篇,目前承担“百人计划”课题项目。

话号码:  027-87510677    电子邮件:tingwang@wbgcas。cn

 

彭俊华  男,博士,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战略植物种质资源评价与新品种选育学科首席研究员,硕士、博士生导师。
  2001年于以色列海法大学(University of Haifa)获植物基因组学博士学位,2000-2005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从事小麦基因组学博士后研究,2005年任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植物基因组学助理教授,2007 入选中科院项目“百人计划”。目前,主要从事小麦与能源植物种质资源评价与新品种选育,开展植物分子遗传学、基因组学、分子进化及分子育种研究。
  其主要研究成果为:构建了国际上第一套野生二粒小麦分子图谱;首先提出并系统地论述了主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之有效性和准确性术语;率先在分子水平上发现了负干扰(negative crossover interference)及模糊连锁(guasi-linkage)等遗传现象,结果发表于基因组学领域的最高国际刊物《Genome Research》;在国际上首次对小麦有关驯化的数量性状进行了QTL分析,研究结果发表于国际上极著名的《PNAS》;率先应用SSR开展了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H52 & Yr15)的分子绘图研究; 作为主要骨干参与了由美国NSF资助的小麦基因组学研究项目,将近1000EST定位于特定小麦染色体物理区段,并协调和汇总了小麦第一染色体组EST研究;成功定位了多个小麦抗俄国小麦蚜虫(Russian wheat aphidRWA)基因(Dn4Dn7Dn2414等), 将小麦抗RWA基因(Dn7Dn2, Dn4)、抗条锈病基因(Yr5, Yr15)、抗花叶病毒基因(Wsm1)、抗大麦黄矮病毒基因(Bdv2)以及高蛋白质含量基因(HGPC)成功导入多个美国小麦品种中;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60篇,其中30多篇为SCI论文,加权累计影响因子近130,引用次数超820
  招生专业为植物学和作物遗传育种学,招生方向为植物分子遗传学、能源植物比较基因组学、小麦和能源植物遗传育种学、小麦和能源植物生物技术学。
  2010年,拟在中国科学院和华中农业大学招收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与美国戴维斯加州大学Ming-Cheng Luo博士(www。plantsciences。ucdavis。edu/mcluo/)和以色列海法大学Eviatar Nevo教授(research。haifa。ac。il/~evolut/)联合培养。

电话号码:+86-27-87617230    电子邮件:jpeng@wbgcas。cn, jpeng@lamar。colostate。edu

 

陈防  男,19597月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国土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土壤肥料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肥料应用协会副理事长、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中国项目部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植物营养、土壤改良与施肥、农林复合生态。现承担国际合作项目1项、中国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2项、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项目1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20余篇,代表论著2部,获省部级奖10,获得发明专利5项。

电话号码:87510433  电子邮件:fchen@ipni。ac。cn

 

江明喜  男,196511月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暨武汉市植物学会理事、中国植物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学会常绿阔叶林分会理事、湖北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198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2001年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植物区域种群动态、濒危植物物种的保护生态和河岸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作为重要的科研骨干先后参与“七五”国家重大攻关项目“三峡工程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八五”国家重大攻关项目“长江三峡库区物种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项目的研究。现承担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WWF资助项目和湖北省林业厅项目等国家级项目一项、省部级四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

电话号码:86-27-87617012   电子邮件:mxjiang@wbgcas。cn

 

 

 

李夜光  男,19625月生,硕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4年在山西大学生物系,获学士学位,1987年在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获植物学硕士学位,1995-1996年,作为访问学者,在澳大利亚Murdoch大学微藻生物技术研究室从事微藻生物技术研究。现任中国藻类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湖北省暨武汉市植物学会理事,武汉市洪山区政协委员。1987年以来,主要从事螺旋藻生物技术、红球藻生物技术、藻类与水质净化、能源微藻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负责和参加多项国家、地方科技项目和企业科技合作项目,取得科研成果9项,其中4项获得国家、科学院和地方科学技术进步奖,在微藻生物技术领域取得技术发明专利7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一项。1997年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同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获武汉市第二届科技青年创业奖,2001年获第五届湖北省青年科技奖,2003年获云南省省院省校合作先进个人。现承担的研究课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973”子课题及企业合同项目等

电话号码:87510542    电子邮件:jjwzshoo@public。wh。hb。cn

 

刘贵华  男,19687月出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湿地生态学学科组负责人。2000年获武汉大学植物学硕士学位,2005年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湿地生态学研究,近期研究重点为湿地植物的传粉生物学与迁地保护、湿地植物的繁殖对策与种子生态学、淡水湿地植物群落空间格局的自组织过程和湿地恢复与生态工程。目前正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和湖北省的研究项目6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10篇。

电话号码:+86-27-87510392   电子邮件:liugh@rose。whiob。ac。cn;liugh@wbgcas。cn

 

王青锋  博士,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水生植物适应性进化学科组首席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自1990年以来一直从事水生植物系统与进化生物学和濒危植物保护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即以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广泛、深入的野外调查和取样,采用繁殖生态学、种群遗传学、生物地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从历史和宏观尺度阐明具有不同繁育系统水生植物现代分布格局形成的原因,以及水生植物的扩散潜能和散布方式、水生植物繁育系统可塑性的模式及适应机制,综合分析水生植物繁育系统特征以及对异质生境的响应,探讨对区域性水生植被建成和基本组成成分的影响,揭示中国水生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形成和维持机制。主持各类科研项目12项,已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主编专著1部。

电话号码:027-87510526  电子邮件:qfwang@wbgcas。cn

 

韩月彭  男,2004年获扬州大学作物遗传学博士学位,同年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做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了苹果BAC文库的构建、物理图谱构建、分子标记开发和遗传图谱的构建、功能基因的分离等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2008年底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近4年多来,在GeneticsPlant Molecular BiologyGenomicsPlanta等期刊上发表与苹果分子遗传学有关的论文11篇。

电话号码:027-87510872  电子邮件:yphan@wbgcas。cn

 

付金民  男,博士,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草坪草种质资源评价与新品种选育及逆境生理学科首席研究员,硕士、博士生导师。1999年赴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Kansas State University)从事草坪草逆境生理的研究,2003获园艺学博士学位。 2003-2004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2008年任美国马里兰大学研究员(Research Scientist)。200812月入选中科院项目“百人计划”。
  系统研究了逆境条件下的草坪草生理反应和机制,探讨了干旱、高温和盐碱对草坪草冠层和根系生长、光合速率、光合产物的分配等生理指标以及对保护性酶活性的影响;开展了逆境条件下草坪草冠层与根系衰老的生理机制研究,发现深层根系对抗逆性的主导作用;提出了限次深层灌溉、叶面喷施生物促生剂、少施氮肥等改善草坪草抗逆境的有效途径;研究了草坪草有害生物发生规律、诊断和控制技术;通过野生盐生草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筛选优质耐盐抗旱的草坪型盐生草株系。
  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内容涉及上述领域的论文40多篇。其中,在美国《Crop Science》、《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HortScience》、《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等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3篇。学术会议论文或摘要17, 马里兰大学校内刊物60多篇,科普论文5篇,专著与教材4 部。

电话号码:027-87510525   电子邮件:jinminfu@gmail。com & jfu@wbgcas。cn

 

研究生指导教师简介:部分硕士士生指导教师(排名部分先后)

 

吴金清  男,19636月生,硕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植物生态学、植物区系地理学、植物保护学、植物引种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1986年以来,一直从事三峡库区珍稀濒危植物与特有植物保护、三峡水库消涨带人工植被恢复与重建、三峡库区植物区系地理学、植物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和参加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3个,在重要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主编或与他人合编植物学专著6部。

电话号码:8751063787617050   电子邮件:wjq@rose。whiob。ac。cn

 

杨波  女,19596月生,学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园艺中心繁育学科研究员。1982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园艺系。主要从事园艺植物育种、栽培和生物技术的研究。现从事兰科植物和园林绿化植物的引种、驯化、保存、选育及生物技术的应用等方面的工作。近期研究的项目有:几种园林绿化新物种选育及推广应用、高效经济作物组培快繁技术开发与应用、园林植物的特异种质评价及新品种的高效培育、“园林绿化新品种“宜昌楠”中试示范”等。近三年发表论十余篇,申请专利十多个,省级新品种审定4个。

电话号码:027-87617250  电子邮件:yangbo@wbgcas。cn

 

何洪鸣200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06-2007年,美国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大学进行博士后合作研究,20077月开始至今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工作,被聘为副研究员。目前在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主要从事流域气候水文模型模拟研究,并多次进行野外调查工作。主要科研成果发表在国内外期刊论文及学术会议。

电话号码:+86-27-8751。0881  电子邮件:hongming。he@yahoo。com

 

康明  男,197312月生,博士, 副研究员。1997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获学士学位;200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同年留所工作至200712月。20067月在职博士毕业于中科院武汉植物园。200511月-200611月,分别位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生态学中心和阿德莱德大学进化生物学中心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植物分子生态学和保育遗传学研究,近期工作重点为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研究全球变化下常绿阔叶林重要物种的花粉扩散和种子传播。目前承担或参与了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方向性项目等多项。近年来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Annals of Botany, Conservation Genetics, 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s, Molecular Ecology等国际著名刊物发表SCI论文10多篇。获得2006年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和2008年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

电话号码:027-87510567   电子邮件:mingkang@scbg。ac。cn

 

李晓东  1966。11生于湖南衡阳,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植物分类学、园林植物、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植物调查等方面的研究工作。长期进行植物野外调查工作。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多项由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和中英合作的研究项目。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Novon, Nordic Journal of Botany,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Acta Phytotaxonmica Sinica)发表了多篇相关的研究论文。共同主持编写:中国常见植物识别手册…神农架分册(20072009)。

电话号码:027-87617258  电子邮件:whlxdyhg@yahoo。com。cn

 

李作洲  男, 19675月生,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中南林学院林学系,获学士学位,2006年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获植物学博士学位,获2004年度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19892002年先后在湖北五峰县林科所、湖北后河自然保护区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和行政副职。19972002年带职到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进修学习并攻读在职硕士研究生,2002年转为直博,并调入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兼任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长期从事植物保育遗传学、植物分子系统学等方面的研究,首次从核-质三基因组开展了猕猴桃属植物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先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欧盟或香港合作研究项目共5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共发表论文26篇,其中SCI论文3篇。

电话号码:027-87510331   电子邮件:lizz@rose。whiob。ac。cn

 

廖建雄  男,1973年生,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97年获兰州大学生态学与环境生物学专业学士学位;2000年和2003年分别获得兰州大学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生态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03。7-2005。7,在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从事博士后工作,现任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植被生态学学科组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资源保护与评价、植物生理生态学、逆境生理学等方面的研究,从表型可塑性、成本效益关系、能量权衡及种内种间关系等方面研究荷叶铁线蕨和小勾儿茶等濒危植物致危的生理生态学机制;另外,根据适应对策演替理论和忍耐作用说、群落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假说及物种特异性等方面研究中亚热带山地孑遗植物群落保存的机理。目前承担的课题有:三峡库区消落带植物的耐淹机理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中亚热带山地珍稀植物群落保存的生理生态学机制(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主任基金);武汉市主要园林植物生态指标的定量测定(武汉市科技计划项目)。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论著13篇,其中7篇被SCI收录。

电话号码:027-87510986  电子邮件:liaojjxx@sohu。com

 

王恒昌  男,1967年生。硕士生导师。1985-1990华中师范大学生物系学士,1997-2000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硕士,2002-2005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博士,2006-2007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分子系统与进化实验室访问研究。发表论文28篇(SCI收录11篇,其中第一作者5篇)。代表性论文在PNAS,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 American Fern Journal等发表。已主持省基金面上项目一项,正主持国家基金面上项目一项。研究方向,若干被子植物重要类群的分子系统发育,花部器官形态发生。

电话号码:027-87617059  电子邮件:hengchangwg@yahoo。com

 

王彦昌  男,19739月出生,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96年毕业于新疆石河子大学园艺园林工程系,并获学士学位;1999年获新疆石河子大学农学硕士学位;2003年获沈阳农业大学农学博士学位。20032005年,在武汉大学植物基因工程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自2005起,任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保育遗传组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园艺植物发育生理学,园艺植物分子遗传及育种研究,已开展了瓜类果实败育以及番茄花器官脱落的生理机制研究,对水稻受褐飞虱取食危害的细胞生物学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近期研究重点为猕猴桃遗传图谱构建与色素代谢途径。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植物园与生物分类学研究专项)1项,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项目1项,武汉植物园启动项目1项。在国内外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12篇。

电话号码:027-87510331  电子邮件:kiwifruit@wbgcas。cn

 

王 勇  男,196810月出生,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08年毕业于中科院武汉植物园,2009年获植物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保护植物学和恢复生态学研究。近期研究重点为三峡库区特有濒危植物保护和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生态工程。目前主持或参与国务院三建委和湖北省的研究项目十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电话号码:027-87510700   电子邮件:wangyong@wbgcas。cn

 

叶其刚   男,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91年毕业于云南大学,获得植物学学士学位和计算机软件第二学士学位;1990年获得国家程序员资格证书;1998年获中国科学院植物学硕士学位。2004-2005年在澳大利亚的Kings Park and Botanic Garden 植物科学实验室(西澳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实验室)做高级访问学者。主要从事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生物学、植物种质有效保存、分子生态学、保育遗传学和传粉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基于群落和生态学过程的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和回归引种的理论与方法及植物迁地保护的遗传学和生态学风险和防范策略。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多项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Earthwatch资助的研究项目。目前研究主要结合分子生物学、传粉生物学及数量遗传学等学科方法探讨植物在群落中的基因流及局部适应性等科学问题。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10篇。

电话号码:027-87510567  电子邮件:qigangye@rose。whiob。ac。cn

 

尹黎燕    女,1976年生,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99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园艺系;2002年获华中农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硕士学位;2005年获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环境科学博士学位,并获中科院优秀博士毕业生称号。2005年来武汉植物园水生植物生物学实验室工作,主要从事水生植物生理生态学、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期研究重点为长江中下游主要沉水植物无机碳利用策略、水生植物种子萌发与休眠机理、从氧自由基的角度探讨水生植物对逆境的响应。目前主持IFS国际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并参与国家973863等若干项目。已在国际国内刊物上(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Toxicon, aquatic plant, 中国环境科学等)发表了近20篇相关的研究论文,其中第一作者SCI收录5篇,EI收录1篇。

电话号码:027-87510981    电子邮件:lyyin@wbgcas。cnlyyin@163。com

 

李思悦    男,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08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获生态学博士学位,并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毕业生称号;20089月晋升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流域生态学与水环境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重点为针对大型水利工程(南水北调)水源地保障这一重大国家需求,开展流域水环境地球化学、水质演变、水资源保护、物质循环、水环境化学与生态背景及流域物理特征参数的耦合关系以及水利工程建设对水域生态的影响等研究。作为主要科研骨干先后参加了多项由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和湖北省科技厅资助的研究项目。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 (Chemical Geology,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Hydrological Sciences Journal, Catena, Applied Geochemistry, Environmental Geology,环境科学等)上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文8篇。

电话号码:+86-27-87510881    电子邮件:lisiyue@wbgcas。cn

 

任明迅   主要从事植物繁殖与进化生态学、入侵植物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期研究重点为植物雄蕊合生、雄蕊运动等的传粉生态学适应过程、入侵植物适应性进化等。先后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近20篇研究论文,其中SCI收录文章6篇。合作编写《植物生活史进化与繁殖生态学》一书。现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和1项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招生专业:生态学;招生方向:入侵植物繁殖生物学。

电话号码:027-87510980    电子邮件:renmingxun@yahoo。com。cn

 

杨春锋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水生植物适应性进化学科组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生殖生态学方面的相关研究。当前主要研究兴趣集中在水生植物生殖方式的适应性进化、传粉者在花部变异形成和维持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同域分布开花植物种间传粉相互作用的模式和机制等方面。2004年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和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作为学术骨干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973项目专题等数项。目前已发表研究论文20篇,其中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含接收发表)SCI刊源论文10篇,参编出版专著1部、国家级教材1部。

电话号码:027-87617212    电子邮件:cfyang@wbgcas。cn

 

陈进明  博士,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水生植物适应性进化学科组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自2000年以来一直从事水生植物系统与进化生物学和濒危植物保护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科研项目2项,已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参编专著1部。

电话号码:027-87617212   电子邮件:jmchen@wbgcas。cn

 

刘宏涛,男,19659月出生,硕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任武汉植物园总园艺师,武汉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及工程技术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观赏植物的引种栽培、新品种选育、景观规划设计与工程技术研究等工作。先后主持 “低纬度高海拔山区郁金香种球繁育技术”、“球根花卉良种商品化生产技术研究”和“水生生态景观示范建设”等多项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主持承担“三峡枢纽工程管理区右岸浸水湾至高家溪施工场地水保绿化”、“湖北中医学院校园绿化系统规划”、“江苏省苏州市中国花卉植物园规划”、“三峡枢纽工程管理区鸡公岭生态修复规划设计”等多项中大型景观规划设计项目,作为主要人员参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子课题“河口湿地公园景观建设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战略生物资源保存与可持续利用”专项等项目研究,发表《园林花木繁育技术》、《草本花卉栽培技术》、《球根花卉》等论著20余篇(本),培育园林植物新品种“武植蜘蛛抱蛋”。

电话号码:027-87510753   电子邮件:lhongtao@wbgcas。cn

 

姜正旺,男,19655月生,学士, 副研究员。1985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获学士学位。1985-1991年在湖北省农科院果树茶叶研究从事砂梨资源收集及特异种质评价研究,先后参加农业部“六五”、“七五”农业部科技攻关及重点课题。1992年到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猕猴桃园工作,曾多次参加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方向性项目、中科院重点项目、中科院生物科技特支费项目等多项课题的研究。1998-1999年在美国Clemson大学园艺系作高级访问学者,进行反光地膜对桃与苹果果实着色的影响研究。1998以来先后4次赴新西兰、意大利进行猕猴桃考察和学术交流。2000-2006在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植物保育遗传学重点实验室,主要负责组建重点实验室和担任学术秘书、翻译并主要校对《保育遗传学导论》一书。目前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猕猴桃红色色素稳定性及其环境调控研究”、中科院重大方向性项目 “中国特有经济植物野生居群基因流动态及有益基因发掘”、及“猕猴桃新品种‘金艳’的产业化推广及新品种选育研究”等课题。近年来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HortScienceHortTechnology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10多篇。获得200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6项,及美国园艺学会年度优秀推广论文等。现为中国园艺学会终身会员、美国园艺学会会员及任中国园艺学会猕猴桃分会秘书长。

电话号码:027-87510298  电子邮件:zjiang@wbgcas。cn

 

 


武汉植物园博士、硕士授权学科专业情况

 

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层次

代码

名称

代码

名称

代码

名称

博士

硕士

07

理学

0710

生物学

071001

植物学

071012

生态学

 

 

09

农学

0907

林学

090706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评论发表
  • 游客评价
  • 2022-12-31 12:28
这个学校还是不错的,记得18年前我这这所学校读书带给我很多美好的回忆。
  • 游客评价
  • 2022-12-27 09:21
这个学校到底好不好?
  • 游客评价
  • 2022-12-27 09:18
朋友跟我提了这个学校,我也是来查查有没有关于这个学校的信息
  • 游客评价
  • 2022-11-30 13:16
真心不错,入学题也有适当的难度,环境还比较好。
  • 游客评价
  • 2023-01-03 16:52
作为该学校的学生,我认为是有些缺点说实话不多,感兴趣的可以来看一下。
同城学校 同类学校 最新加入
相关专题 更多
我也来对学校发表评价关闭
评分:
0
提交
填写需要向学校咨询的信息关闭
我们审核后推送到学校留言区域


 换一张

确认提交
学校免费发布信息关闭
如有图片请发邮件到:edu63@foxmail.com,审核后显示

 换一张

确认提交
完善补充本文信息关闭
非常感谢您帮助完善补充本文信息


 换一张

确认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