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院校查询--教育路上

栏目导航

首页 > 辽宁985工程 >沈阳985工程 >东北大学
完善
东北大学

东北大学

辽宁省 沈阳市

985工程教委公办

院校新闻

东北大学

提供东北大学怎么样,东北大学录取分数线,招生电话,招生简章,学费收费,是几本,东北大学地址,简介,好专业,教务处电话等相关信息!隶属部门:教委,学校类型:985工程,所在省市:辽宁省 沈阳市 ,学校地址:文化路3号巷11号 , ,如果需要咨询电话等其他信息敬请留意下方内容。

隶属部门:
教委
学校类型:
985工程
所在省市:
辽宁省 沈阳市
详细地址:
文化路3号巷11号

重点学科介绍

浏览:883 次
提供东北大学怎么样,东北大学录取分数线,招生电话,东北大学地址,招生简章,学费收费,是几本,简介,好专业,教务处电话等相关信息!隶属部门:教委,学校类型:985工程,所在省市:辽宁省 沈阳市 ,学校地址:文化路3号巷11号 ,如果需要咨询电话等其他信息敬请留意下方内容。

东北大学国家重点学科

经过国家“985工程”的建设,我校学科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形成了由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钢铁冶金、机械设计及理论、有色金属冶金、材料学、采矿工程等16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组成的16大优势学科群,还具有42个辽宁省重点学科,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成立于1980年,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嗣瀛教授主持的自动控制理论与应用学科和老一辈控制论专家郎士俊教授主持的工业自动化学科组成。该学科1981年首批获得工业自动化博士学位授予权,1984年建立自动控制理论与应用博士点,1991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1996年被批准为辽宁省和冶金部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1997年被批准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998年获得国家首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成立国家冶金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0年成立国家863/CIMS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重点实验室,2001年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近年来,学科发展迅速,柴天佑、刘晓平、王福利、汪定伟、张化光等一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迅速成长,形成了相对稳定各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在教学、科研和学术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现有院士2人,“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1人,教授22人,副教授45人。
在“十五”期间,使本学科成为集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国家工程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学科为一体的“五星级”学科。建立一支以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体、有学术造诣和开拓精神的研究梯队。加大国际合作力度,加大学科建设投入,改善科学研究环境和条件。使本学科成为国内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科学研究、应用开发、人才培养、技术转让的基地。

计算机应用技术

     东北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是1981年国家教委首批批准的唯一一个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点, 1995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1996年被批准为辽宁省和冶金部重点学科,1997年批准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0年获得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建有计算机软件国家工程中心、国家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工程中心、国家科研教育网(CERNET)东北地区网络中心,设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2001年计算机应用专业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2年在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排名第九。该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老中青相结合的稳定学术梯队,结构合理、方向明确、学科覆盖面宽;学术梯队不断壮大、层次结构不断趋于合理,其中包括学科创始人、中国计算机界第一代著名学者李华天教授,著名学者计算机网络专家王光兴教授,“国家863计划智能计算机主题专家组副组长”刘积仁教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跨世纪人才基金获得者于戈教授,“CERNET东北网管中心主任”赵宏教授。目前该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学术队伍结构合理,拥有一批学术水平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青年学术带头人,其中包括10多名从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留学归来人员。现有教师69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1人。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始终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思路,以两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为龙头,很多研究成果已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以东软集团为代表的高水平产学研基地,为该学科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学科的发展目标是:发挥在国内领先的几个主干研究方向的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国家工程中心和“211工程”重点实验室的先进条件,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队伍和在国内一流的科研教学基地,培养出一大批高层次的IT研究和开发人才,同时注重研究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为社会生产服务,为发展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和应用做出重大贡献。

钢铁冶金

东北大学钢铁冶金学科组建于1951年,1981年被批准为首批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988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同年钢铁冶金实验室被评为原冶金部重点实验室,1992年被批准设置首批博士后流动站,1996年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998年被批准设置特聘教授岗位和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2年再度被评选为国家重点学科。

东北大学冶金学科具有建立早、学科门类齐全、学术队伍力量强、博士点多的特点。钢铁冶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工艺学科,传统的研究方向为炼铁、炼钢和电冶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钢铁产业技术进步、冶金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本学科又增加了冶金传输原理及反应工程、电磁冶金、冶金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工程、耐火材料及冶金辅助材料等新兴的研究方向。目前本学科设有冶金反应工程与过程控制、钢铁冶金工艺、冶金资源与环境工程、冶金热能工程4个研究所,涵盖冶金传输原理及反应工程等应用基础理论、新一代钢铁材料制备技术、冶金过程优化与控制、冶金资源与环境工程、冶金工业系统节能与工业生态学5大研究方向。本学科点现有在岗教师49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17入、副教授15人,24人具有博士学位,且中青年教师占80%以上。

本学科在近50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参与了我国钢铁冶金领域所有重大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攻关,获得包括国家发明一等奖在内的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36项。目前,本学科在某些领域,如冶金传输原理及反应工程、冶金热力学动力学数据库、冶金过程模拟仿真、多金属共生矿冶炼综合利用、高炉长寿与强化冶炼、高炉喷煤、直接还原、熔融还原、复吹转炉、溅渣护炉、超高功率电弧炉、电渣冶金、喷射冶金、电磁冶金、系统节能等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在洁净钢冶炼、高效连铸、新钢种冶炼、新型耐火材料及冶金辅助材料、钢铁冶金清洁化和高新技术在钢铁冶金中的应用等前沿领域也取得重大进展。

 

有色金属冶金

本学科1951年在我国首建,1981年首批建立博士点,现设有博士后流动站。1995年被批准为冶金部重点学科,是我国第一批211工程建设学科和冶金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02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现有教职工45名,其中教授15名,副教授22名,博士生导师5名,教师中获博士学位者高达56。。3%。著名有色冶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挪威科学院院士邱竹贤教授为学术带头人。已培养近万名大学毕业生、380名硕士、70名博士、45名外国留学生。近5年来,承担国家、省部级和地方项目10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项和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科研经费1403。。2万元,获国家级奖励3项、省部级奖励20项。

主要研究方向为:轻、重、稀和贵金属冶金、资源综合利用、新材料及相关技术等。多年来与美国、日本、挪威、澳大利亚、瑞典、韩国、加拿大等国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人员交流100多人次。1996年在我校成功地举办了有色冶金与材料国际学术会议,影响较大。与我校加工、材料、钢冶等学科联合申报成功了“教育部电磁过程研究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先进材料制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目前承担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这在国内同类学科中是绝无仅有的。

 

机械设计及理论

东北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由原来的机械学和工程机械等多个学科点合并而成,其中机械学和工程机械两个学科都是我国首批博士点学科,且都是省部级重点学科。经过二十余年的建设、发展,现已有很好的工作积累和继续发展的基础,具有进行前沿课题研究和解决重大工程问题的基本设施、条件与能力。2002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本学科具有的主要特色和学术优势如下:

以闻邦椿院士为带头人的学术队伍在振动利用与控制工程、机械动力学与转子动力学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振动利用现已成为极具特色的交叉学科方向,正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某些成果居国际领先地位。

以我国著名机械设计专家徐灏教授为前学术带头人的学术队伍在结构疲劳与可靠性方面的研究工作一直享誉全国,曾写出了国内第一本《疲劳设计>>专著和第一本《机械可靠性设计》》专著,研究成果包括疲劳损伤累积模型与结构疲劳寿命预测理论与方法、能连续测定扩展裂纹尖端内溶液pH值和金属电位的实验装置、腐蚀疲劳裂纹扩展表达式、结构疲劳强度可靠性设计理论与方法等。

本学科在高速重载齿轮传动及摩擦学方面也卓有建树,在系统可靠性与概率风险分析、多轴疲劳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也已跻身于国际前列。

近年来,学术研究领域已拓展到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虚拟设计、网络化没计、智能结构、系统概率风险分析、纳米技术与微机1U系统等。

本学科点现在由现代设计与分析研究所(含辽宁省CAD《AM工程技术中心》)、机械振动研究所、机械基础教学与研究中心以及工程图学教学与研究中心构成,有中科院院士1名、教授26名。本学科与国外许多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广泛的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关系,近5年派往国外的访问学者、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进修生、博士后等研究人员已达23人次,来访讲学外国专家17人次。

 

采矿工程

东北大学采矿工程学科历史悠久,1950年就有首届毕业生,1981和1984年分别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1991年获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1987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2年再度被评选;设有特聘教授岗位;是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迄今为止,已培博士生89名、硕士生336名、本科生近5000名。本学科现有在职教授8名(其中博士生导师6名,特聘教授1名)、副教授13名和讲师9名。“九五”期间,共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36项,出版学术专著和教学用书25部,科研经费1500多万元。目前承担项目23项,科研经费4000多万元。

本学科瞄准采矿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根据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要求,近10年来对研究方向和教学结构体系进行了大幅度改革。针对现代采矿业对技术、管理、决策和信息的综合需求,大力拓宽专业面,改变过去以工艺和技术为主的单一模式,逐步形成了理工兼容、技经结合、信息与决策兼备的复合型研究与教学模式。形成了(1)岩石破裂与失稳控制(2)高效、低贫损与安全开采技术(3)矿业决策与优化(4)矿山开采的废弃物综合利用及环境改善四个主要研究方向。

本学科的最大特点和优势是:研究针对性强,学科交叉面广,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高新技术发展趋势保持一致,兼具现实性和超前性,产业化能力强,具有发展后劲和前景。

 

材  料  学

本学科创建于1950年,是我国最早的金属材料学科之一,最早翻译了一批本科用教材,并创建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金相实验室。1953年首届物理冶金专业本科生毕业:1962年起开始培养研究生,1981年被批准为首批金属材料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990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994年和1995年先后被评为冶金工业部和辽宁省的重点学科。1998年隶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被批准为博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并于同年被批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被评选为国家重点学科。

本学科覆盖了我校原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粉末冶金、金属腐蚀与防护和焊接等二级学科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功能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学科方向。逐渐形成了材料织构与晶界设计等主要研究方向,以新型材料的研发和传统材料的改进优化为主,在保持金属材料优势的同时,不断向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和材料应用技术领域拓宽。在改革开放后的“六五”到“九五”计划期间,本学科与鞍钢、本钢、抚钢、辽化、盘锦油田、工模具制造等企业一起,在16Mn钢创国际名牌、耐候钢及工程机器用钢开发、模具钢新品种开发和功能材料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获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68项省部级以上奖励。

本学科注重基础研究与知识更新对科技进步的支撑与促进作用。从80年代起,在材料织构与晶界设计、合金相图与合金设计、新型永磁材料、非晶纳米晶材料、高温合金、新型陶瓷材料、高分子液晶及高分子光电信息功能材料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基础性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们的关注。目前与Oxford,Metz,Tohoku,Wienna等国际著名大学的相关学科之间建立起了合作研究或学术交流关系,使基础性研究逐步与国际前沿接轨并同步发展。

近年来,学科建设的重大进步是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的崛起和大型科研学术团队的形成。一批从海外归来的和本国培养的博士已经成为学科发展的主体力量。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973)项目“新一代钢铁材料的重大基础研究”和“提高铝材质量的基础研究”的承担以及“先进陶瓷材料”与“高分子光电信息功能防伪材料”研究方向的成长就是明显的例证。这是多年来从法国、日本、英国吸引回国的一批优秀青年学者迅速成长的结果。



艺术设计专业:
专业核心能力:艺术设计和应用表现能力。平面设计,多媒体设计 就业面向:各类艺术传媒设计和生产制作部门, 可发展的专业方向:舞台美术,服装设计与制作。服装,掌握艺术设计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平面等) 专业代码: 670101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一定艺术素养,在各级各类艺术设计、出版教育和生产制作单位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专业名称:艺术设计(含:舞美。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绘画基础、图案基础、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黑白画、装饰形象、专业水粉技法、国画基础、展示设计、图形创意、CI设计、版式设计、电脑平面动画设计、摄影、绘画技法表达能力训练、电脑设计应用参观、课程实……


科学教育专业:
学制四年。能胜任中等学校的综合理科和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以及能在各类学校、研究单位从事教学研究、教育管理的教育工作者,(师范类本科)本专业培养掌握自然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研究的思想办法。主干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含实验)、大学化学(含实验)、自然地理学、地球科学概论、环境学、宇宙科学、信息科学概论等。本科。……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可设置的专业方向:园林 就业面向: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设计岗位及管理。专业培养对象:培养掌握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能从事环境景观设计、建筑小品设计及施工技术与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城市景观设计与施工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两课”、素描、色彩、三大构成、植物学、景观设计、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园林建筑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 、 3D MAX 、 PHOTO SHOP )、街道美学、环境设施设计、园林施工与管理、风景写生、毕业设计、毕业综合实训等。。……

东北大学分数线 东北大学招生简章
上一篇·东北大学 重点实验室概况介绍
下一篇·东北大学 可授予学位学位授予条件
评论发表
  • 林盈盈评价
  • 2016-06-26 16:49
老师,我是湖南省的美术类专业考生,参加了我省美术统考合格,美术专业分222分,文化429分,我想问一下我填报东北大学的录取可能性大吗?(服从调剂)
  • 游客评价
  • 2022-12-27 09:23
学校的教学质量没有去亲身体验过的不好说,但我还是收集下大家的看法
  • 游客评价
  • 2023-03-04 20:31
我就比较关注学校的学习氛围、环境、安全
  • 游客评价
  • 2022-12-28 23:04
我是2000年毕业的184班财会班的,想再看看当年的学校
  • 游客评价
  • 2023-01-07 05:29
学校特别好,我就是从这里毕业的,现在位于北大
同城学校 同类学校 最新加入
相关专题 更多
我也来对学校发表评价关闭
评分:
0
提交
填写需要向学校咨询的信息关闭
我们审核后推送到学校留言区域


 换一张

确认提交
学校免费发布信息关闭
如有图片请发邮件到:edu63@foxmail.com,审核后显示

 换一张

确认提交
完善补充本文信息关闭
非常感谢您帮助完善补充本文信息


 换一张

确认提交